3)洗滌粘度計
粘度計和待測液體是否清潔,是決定實驗成功的關鍵之一。由于毛細管粘度計中毛細管的內徑一般很小,容易被溶液中的灰塵和雜質所堵塞,一旦毛細管被堵塞,則溶液流經刻線a和b所需時間無法重復和準確測量,導致實驗失敗。若是新的粘度計,先用洗液浸泡,再用自來水洗三次,蒸餾水洗三次,烘干待用。對已用過的粘度計,則先用甲苯灌入粘度計中浸洗除去留在粘度計中的聚合物,尤其是毛細管部分要反復用溶劑清洗,洗畢,將甲苯溶液倒入回收瓶中,再用洗液、自來水、蒸餾水洗滌粘度計,最后烘干。
4)測定溶劑的流出時間
烏氏粘度計是氣承懸柱式可稀釋的粘度計,把預先經嚴格洗凈,檢查過的潔凈粘度計垂直夾持于恒溫槽中,使水面全浸沒小球M1。用移液管吸10ml甲苯,從A管注入E球中。于25℃恒溫槽中恒溫3分鐘,然后進行流出時間t0的測定。用手捏住C管管口,使之不通氣,在B管用洗耳球將溶劑從E球經毛細管、M2球吸入M1球,然后先松開洗耳球后,再松開C管,讓C管通大氣。此時液體即開始流回E球。此時操作者要集中精神,用眼睛水平地注視正在下降的液面,并用秒表準確地測出液面流經a線與b線之間所需的時間,并記錄。重復上述操作三次,每次測定相差不大于0.2 s。取三次的平均值為t0,即為溶劑的流出時間。但有時相鄰兩次之差雖不超過0.2 s,而連續所得的數據是遞增或遞減(表明溶液體系未達到平衡狀態),這時應認為所得的數據不可靠的,可能是溫度不恒定,或濃度不均勻,應繼續測定。